跨境电商物流因跨境电商发展而兴起,并起到至关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银行业参与跨境电商进出口跨境结算起步较晚、参与度仍有提升空间,同属外贸新业态的海外仓(泛指跨境电商物流),银行业的关注与研究更少,物流费服务贸易外汇收支方面市场主体获得感不强,表现在资金结算与融资支持上存在痛点。本文目的在于为行业各方主体,特别是银行展业提供一些参考,力求为大家展现它是什么、有什么新特点、什么样的资金流、成本发生在哪里、为什么会那样、有什么好办法,共分六个章节。
一、跨境电商物流基础概念
二、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不同于传统货代
三、海外仓企业商业架构与资金流现状
四、成本发生与资金收支的关联关系
五、跨境结算不便利的成因与症结
六、解题方法建议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
第一章 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介绍—海外仓及直邮
一、海外仓
海外仓是指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提前备货至海外仓库以达到提升配送时效改善消费者体验的一种物流方式,是一种新型国际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第三方海外仓、平台海外仓以及自营海外仓三种类型,本文主要探讨第三方海外仓(也称公共海外仓)。
来源:跨境眼,主要服务内容:一件代发、中转暂存、退货换标、售后维修。
二、海外仓—跨境电商物流的一种重要模式
由于跨境电商物流链条长、环节多、成本占比高、时效不确定等因素,在跨境电商卖家的多样化需求驱动下,派生了直邮和海外仓两种模式。跨境电商卖家选择直邮还是海外仓的物流模式,通常与卖家的经营策略、商品特点相关,也与不同的平台定位、运作模式、客户群体相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观察发现,海外仓企业一类是从卖家转型而来,如谷仓(纵腾集团)、三态速递(三态股份);另一类是传统物流发展而来,如递四方、大森林。
直邮与海外仓的分类
来源:跨境电商物流主要环节示意,中金公司研究报告
海外仓全流程包括揽件、仓储分拣、国内报关、跨境运输、海外清关、仓储中转、海外派送等七个主要环节,合并归纳为三大段:头程、库内、尾程,所以仓储管理是它的一个核心功能节点,而不是简单认为它是一家仓储公司。海外仓企业需要协同其他第三方物流商分别承担各自环节职能,方可完成商品的跨境交付。因此,资源整合能力、对货源和关键环节的把控能力决定了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与未来空间。
如下一张图,为大家诠释了整个跨境物流交付的完整过程,让大家对跨境电商物流有个全貌的概念。
第二章 跨境电商物流商不同于传统货代
跨境电商物流与传统外贸物流的差异
跨境电商件有小批量、多批次、碎片化等特点,对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的复杂操作、信息集成、准时交付等有较高的要求,以下分别从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不同于传统外贸货代、跨境电商物流端到端一站式交付、跨境电商物流费用高成本占比三个方面展开。
(一)跨境电商范畴,要将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与传统外贸货代区分来看,不能混为一谈视为一物。跨境电商物流是整合上中下游行业资源提供一种综合性服务来为跨境出口卖家提供服务,正因为传统货代满足不了跨境电商对于成本与时效的要求,适应不了互联网零售的贸易特性,才催生了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并且传统货代作为服务链条里的一员参与。
(二)跨境电商物流是一种端到端(门到门)的一站式物流交付形式。跨境互联网零售出口业务较传统外贸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拉近了与消费者的交互距离。商务环节做了“减法”,物流交付环节却是“加法”,链条变得更长更复杂,产业链的结构性变化传递到国际物流领域也要求转型升级,跟着价值链走向海外、争夺更高价值的服务内容。
(三)跨境电商物流成本约占整体成本的20%-30%,是采购成本外的最大成本项目。传统外贸的物流成本明显较低,因为跨境电商出口是门到门的线性定价,而传统外贸则往往是在出口方或进口方的港口交割,从下图的传统外贸的报价模式中可以看出,传统外贸物流是点性定价。新旧贸易模式在卖家与买家之间的商品交付过程中,运费及杂费的承担方完全不同,一个是线性全程的,另一个是分段式点状区间的。
解释跨境电商物流与传统外贸物流的差异,是为了明确这是一种新事物,避免大家套用传统外贸项下货代的认知来看待,仍用服务货代的方式方法来承办它们的外汇业务,老供给与新需求必然产生不匹配。再次回到海外仓这一市场主体,细致的剖析其经营脉络及跨境贸易结算时遇到的问题。
第三章 海外仓的商业架构及资金曲线
一、海外仓企业的商业架构与主体职能
某海外仓企业为例,架构与分工:
上图显示出企业实际已经有跨国经营的商业形态,国内主体承担绝大部分职能:渠道管理(供应链协同伙伴)、市场拓展(客户开发)、系统开发、客户服务等;美国公司承担本土化服务,主要是仓库库间管理及属地业务运营。可以看出,经营产出与风险的承担主体是国内公司,那么相应的营业收入主体应当为国内主体,境外产生的成本费用由国内公司直接汇出或间接转至关联境外公司进行本土支付。
另一典型的海外仓架构:
上图明显的区别是在国内与海外业务所在地之间架设一个香港公司,这是跨国企业的普遍作法。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的特殊区位优势,在税务优化与资金流动方面有其便利性。这个架构下,香港公司作为集团内承担业务功能的实体与外部客户进行交易,主要经营产出与风险承担仍然是国内公司,香港公司的作用更多是结算平台的功能,收入确认在香港公司,而后进行双向的分配。
二、曲折的资金流现状
海外仓企业市场端在国内,卖家的运营地也在国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卖家支付给物流商的物流费用(含仓储)发生在境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朴素的道理:跨境物流是产业链上弱势的服务商角色,是产业链整体收入的二次分配对象。物流费来自于卖家,卖家的支付习惯与偏好会影响到物流服务费的收取方式,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甲方卖家的现状与现实:一是跨境电商卖家自身的合规化汇入资金本身就有限(此处指关税汇全程合规),仍在找寻扩大合规汇入的路径,国内对公账户支付给物流服务商的额度不足(白话:自己还不够用呢,哪里能这样给你);二是卖家通过支付账户或香港离岸账户跨境汇入物流费给物流商国内公司,物流商难以一一匹配对应的单证材料给到银行,进而无法入账。基于上述,海外仓国内主体普遍存在物流费等服务收入无法有效收款的困境。
海外仓企业的资金流现状图
备注:
1、支付账户、香港离岸账户支付便利度大于国内账户,账户资金可得性①②大于③;
2、①②资金流向可以指向美国公司,也可指向香港公司,取决于全球架构及资金整体安排考量;
3、如果①②资金可直接汇入海外仓企业国内公司账户,就解决了收结汇的问题;
延伸解读:跨境电商卖家的回款资金链条较长,一般为支付账户、香港离岸账户、国内账户(公司、个人),基于复杂的历史成因能够有效收到国内公司账户的资金量有限,有很大一部分电商款收到了国内个人账户。所以卖家会优先选择支付账户或香港离岸账户直接支付相关款项给服务商,其中包括物流服务商。当前普遍存在跨境汇入物流商的国内对公账户不畅,反向汇到物流商的香港(含业务所在国)主体支付账户或银行账户,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实际状况。
三、资金入口与二次分配
跨境物流交付是物理分段运行的,卖家会找有全链条服务能力的物流商合作,在费用方面往往以 All In的形式结算给物流商,物流商再如何拆解给到链条各环节的合作伙伴就不是卖家要考虑的事情了。从上面的架构分析来看,卖家将物流费给到物流商可能的入口在物流商的国内公司、香港公司、业务所在地区/国公司三种可能,因为行业是高度协同方可闭环的业态,所以不论资金收入入口在哪一端,都存在单向或双向流动的必然,需要二次甚至三次分配给不同物理区间承担协作功能的合作伙伴。比如:境内的物流揽件公司、国内的报关行、干线运力资源的头部代理公司或各级货代、目的港运输公司的拖车费、终端派送快递公司的派件费等。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跨境电商物流商对卖家的结算方式:一种是预充值,就是卖家得先在指定账户上存钱,然后逐步消耗;另一种是账期,对于大客户一般给予一个月的账期。基于有预充值模式的存在,海外仓企业的运营资金还算充裕,只是这是个薄利多销的行业,在追求规模体量的冲动下,同行不断的在价格与结算方式上“内卷”。
第四章 成本发生与资金收支正相关
一、成本发生在哪,资金使用在哪的实需原则
成本发生在哪,资金就需要花费在哪的基本逻辑。海外仓营业收入除了必须分享给上下游合作商(渠道商)外,两端是最大的成本项,一个是境内端,另一个是海外端(业务所在地)。境内端一般是运营总部,负责职能、市场、销售、渠道、技术、客服等;海外端负责当地的仓储管理、库间人员、属地合作伙伴维护等。至于境内与海外的成本比例,各企业基于各自的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市场策略会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境内与海外两端都会有成本的发生,相应资金来源是物流运输(仓储)服务收入。
海外仓企业成本支出项目,图示仅列示方向,不代表比例。
二、跨境汇出的前因后果
跨境物流大致分为头程与尾程,头程里包括成本占比较高的干线运输,海外仓环节在大类里归入头程,常规上只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称为尾程。一般意义上,干线运输到港后(港口、航空港、铁路货场),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会把“业务线条里的境外部分”交给关联海外公司承接,这里面包含商务对接、合同签署、款项结算等。拆开的细碎环节:到港后的清关、卸货、城市节点间运输(仓配)、仓储中转(公共仓转电商仓)、派送;参与者是清关行、运输公司(拖车公司)、仓库、快递公司;所涉费用:清关及杂费、运输费、仓库租金、仓储管理费(含人员)、派送费。以上安排是企业出海,本土化经营的必然选择,便于更好的融入当地商业环境。
海外仓企业国内公司在往海外支付上述各项服务费(统称)时,因为商务流程上看上去是跟关联公司做了一手交易,会是银行重点审查的对象,服务贸易下的关联交易较为烦琐与复杂,进而导致购付汇时困难重重。这里面本土化经营后的海外主体与当地合作机构的合作是穿透后的业务原形,但因为是本土化了,纯粹境外的“单证”材料银行又无从查证与验证,而且跨境电商项下的业务是小额且高频的,“厚重”的电子单证审查也会让人无所适从,最后的结果是二线离岸的穿透困难传导到一线跨境关联交易的审查疑惑逐步放大,看不懂干脆不做可能是多数人的选择。
第五章 跨境结算问题成因与症结
一、症结所在
目前海外仓企业经营中有个共性现象,就是国内主体的营业收入非常单薄,与其宣传的几亿、十几亿相去甚远,原因上面已揭示(大量收入存在于香港公司或海外业务所在国公司)。这个局面会让人感觉海外仓企业的国内公司营收很“差”,有如下不利影响:
1、政府的产业支持政策兑现没有销售收入数据支撑;
2、金融机构在授信评估时缺少连续与可观的经营收入表现;
3、重要资质申请缺少国内收入(服务贸易):诸如高新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
但凡有些理想与情怀的企业,想必在跨境贸易收支便利化的前提下,应该都希望把国内主体的营收做大,虽然有香港公司甚至海外目的国公司可以备份选择。就我所访谈的企业所表达意愿是:“我们都愿意把营业收入第一手的收到国内来,只是当前银行办理时有诸多不便,没办法我们才收到海外”,从访谈结果来看的企业当前是外汇资金收付上遇到些困难,症结的点在于:跨境电商物流商只是提供了物流配套服务,自身并未非出口贸易经营者,服务贸易单证线上线下脱节。物流商提供的是服务流形态的运输服务,而非货物流的商品买卖,线上化的物流服务轨迹与线下进出口贸易的传统单证是脱节的、时效不匹配的。
二、银行审核国际物流外汇结算的顾虑
银行审核国际物流服务时主要关注收付款主体是否真正参与或提供了相关服务。各类单据审核的情况如下:
1、运输发票。运输发票应为收汇企业向付汇企业开具,实务中运输发票一般为形式发票,属于企业自制的单据。银行对单证的真实性、委托方与付汇方是否一致难以把握。
2、运输单据。提单是货权凭证,记载着各方主体、货物、港口等全面的信息,可靠度较高。但银行在实务中审核提单基本不可实现,因为提单中不体现货代、船代的信息;基于提单是重要的货权凭证,一级代理企业(如船代)需要订舱费入账后才放单,相反货代对于放单效率要求极高,以减少资金占用,所以审核提单不符合各方对整体时效的要求。
在实务中,形式发票与提单是银行看重的单据,但从审慎的展业原则来讲,也只能做到简单的一致性审核,难以准确把握业务的实质。
第六章 解题方法建议
一、积极的政策环境
1、国办《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
2、外汇局 《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
解读:11号文里内的物流费可与货款轧差结算、物流企业可以代垫物流费等相关费用,说明了物流费可不随附销售收入一起收到卖家国内主体,印证了卖家国内对公账户收到的销售收入,可以不包含物流费的事实(引处进一步揭示了卖家给物流商的付款可能不是从国内账户走账的事实)。
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跨境电商海外仓运营管理要求》
上面三个图文,分别来自国务院、外汇局、国家标准委对于外贸新业态及海外仓企业的支持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走向海外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提供顶层设计,更好的服务于国货出海。
二、银行展业方法展望
银行办理跨境物流外汇收支业务时,主要依据《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和《服务贸易外汇业务展业规范》(2017年版)。如下是两个文件的主要相关条文:
重点词汇体现在真实性、一致性、合理审核,结合上文提到的单纯依靠发票与提单在跨境电商物流场景下的审核依赖稍显单薄,运输清单是此场景下的着力点。运输清单记载着重要的交易要素,如汇款人、始发港、托运人、收货人、目的港、货品、数量、金额等要素,契合服务于跨境电商新业态下小额高频的贸易特征(服务于电商,穿透于电商),与银行审核跨境电商交易时最重要的验证“三单”信息原理相通。有人会说,运输清单全面是全面,但是物流商一手提供,有没有造假的可能,有没有验证的渠道。深入研究后会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极其小,物流商的上下游都是强势的头部公司,如干线运力的船东、航司、大型货运代理,尾程的国外快递公司,数据都是来源于行业头部上下游,商品信息来源于提单,数据均有安全的底层来源方。
高度数字化的跨境电商物流商系统平台,银行可通过系统与物流商系统直连,以便准确、高效地将发票信息、运输清单信息、甚至提单信息、舱单信息与跨境收支、境内外汇划转的结算信息比对,从而提高资金结算效率。
跨境电商物流主流的趋势是跨境专线与海外仓,前者主要依托干线运力资源,自身拥有货机或至少有包机能力,在点对点的运输上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形成独立能力;后者主要依托海外的仓储设施设备,在本土化经营深耕上面形成自身的能力护城河。我们都知道,海外仓企业一般都会有国内、香港、业务所在国多主体的架构,形成1-1-N或1-N的结构,这里面业务所在国(N)往往会是在多个国家或地区有业务主体,所以也就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业务收入可能会存在多种入口的情形,对于具体是哪一种的选择或几种的组合,跟企业的商业架构、运作模式、规模大小相关。一般来看,大型机构(如中邮、纵腾集团)规模大、海内外架构成熟、银行服务地位强势,几乎不会出现外汇收支方面的痛点;出现外汇收支迷茫与困惑的,均是一些中小型跨境电商物流企业。
海外仓企业(具备微型跨国企业架构),不论是基于国内主体的经营需要,充实国内主体的营业收入;还是提高跨国经营灵活性、减少流转环节,都是企业的自主的一种全球化商业选择与架构设计,为的是更好参与全球物流运输服务市场竞争。鼓励和支持海外仓企业布局海外本土市场,将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在市场地,是“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将海外仓建设打造成新时代的海上与陆地丝绸之路的一座座“驿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面对中小跨境电商物流商的新结算模式与需求,积极争取落实外汇收支贸易便利化政策,需要银行业向“难”出发,躬身入局。